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风采 >> 正文
上海立达学院开出“中国系列”新课程:《一带一路——大战略下的中国智慧》

日期:2017-04-26 10:31:29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上海立达学院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上海武警政治学院联合开设“中国系列”新课程——《一带一路——大战略下的中国智慧》,以切实加强和改进该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如何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中国智慧?如何让同学在通过了解“一带一路”,在内心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上海立达学院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上海武警政治学院联合开设的“中国系列”新课程——《一带一路——大战略下的中国智慧》,分别在4月17日、4月24日在上海立达学院图书馆表演厅开讲。新的课程、与形势紧密结合的全新内容,吸引了众多立达学子到场聆听。

主讲教师苏阳作为武警部队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承担了“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多个重大课题研究任务,抛出了一个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探究的欲望。“一带一路”是什么,为什么不叫做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要干什么?“一带一路”为什么由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尽管通过各种媒体,同学们都知道“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但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对于其内涵的了解远远不足。苏阳老师从在历史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讲起,谈了“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的联系与区别:古“丝绸之路”主要是商贸通道,“一带一路”起意于经济,但更多的是包含政治、文化、军事、能源、安全等各领域的综合性的战略合作通道,是一种区域合作倡议。

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大背景,到“一带一路”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互联互通,谈了为什么“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苏阳老师以大量的图文信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更了解了“一带一路”展现出的中国智慧。让同学们认识到“一带一路”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凸显了中国在外交上的棋局思维、在能源安全的突围策略,在产能转移上的清晰思路和在文化传播上的正能量定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秩序重塑中的积极作为和杰出智慧,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

老师还带领同学们思考:“一带一路”涉及不同的文明,文明之间会发生冲突,如何去兼容并蓄?这是一个平台,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对话,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向而行。最后,她说:“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走来,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延伸,‘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包容发展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交流交融之路。相信沿着这样的道路坚定前行,我们一定能够奏响人类文明的大合唱,铸就共赢发展的新辉煌”。

精彩的一课,赢得了在场同学的一致好评。有的同学说,同学们并不抵触“思政课”,像这样的思政课,真正讲到同学们心里,让大家有参与、有互动、有思考、有收获。观摩这堂课的老师也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让大学生对思政课从“抵触”到喜欢,从被动变主动,需要在课程设计下足功夫,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现实关怀和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上好一堂思政课。

这门课程的开出是认真贯彻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推进,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之一。上海立达学院学校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国系列”课程的建设。该院党委书记张天启亲自联系,并组织了思政教师赴上海大学观摩学习《时代音画》课程,拓宽思路,学习先进经验;该院校长刘鹤霞主动牵线搭桥,亲自带领社科部教师到武警政治学院学习取经,并促成两校联合开设“中国系列”课程;该院副校长王淑华在教学上给予指导,在课程安排、教学实施上协调各方面给予积极配合;该院的学工部、各二级学院也积极参与课程的实施,组织学生到场听课,并组织辅导员观摩学习,以保证今后这门课程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可谓举全校之力确保了“中国系列”课程取得实效。

(供稿:上海立达学院)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