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试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科学建构

日期:2014-03-11 16:14:04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  ]  要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一纲一本”的教材体系与高职实际教学运行之间的矛盾是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并从课程定位、课程功能、课程模式和教学策略等视角设计教学体系建构的路径,从学科建设、制度支持和师资建设方面提出了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路径设计  保障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自实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课本统一为“一纲一本”,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体系实现了高度统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制、课时、学分教学对象的层次差异性等原因,决定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该如何构建体现高职特色、适合学生层次的教学体系,就成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的动力机制

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让学生真心喜欢和终身受益,必须促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教材体系与实际教学运行之间存在的矛盾,就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体系建构的动力。

1、内容庞杂与学制学时的矛盾

根据“05”方案,高职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两门课程整合而成,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涉及面广。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涉及到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养成,涉及到国家的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本科院校用的是同一本教材,但学制、学分、课时并不一样。本科院校的学制是四年,高职院校学制是三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课时也不一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科是4个学分、 64课时,而高职院校是3个学分、48课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本科是6个学分、96个课时,而高职院校是4个学分,64个课时。再加之高职院校注重实践实训,理论教学环节少,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因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材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如果在教学中,不分重点,面面俱到,势必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理论又没有讲透,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本着“学马列,要管精管用”的原则,对教材体系进行处理,促使其向教学体系转化。

2、国家意志与生活德育的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其教学内容的选择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简单灌输和行为约束,不勇于和善于回答大学生关注的各种迷惑和疑惑,学习动力不足,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开展”[1]。换言之,教材体系强调了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但没有考虑教育受众的可接受度,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就业中的现实心理需求,对于社会现存问题语焉不详、剖析不深,不能很好的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惑问题,形成教材的“国家意志与生活德育”的矛盾,学生觉得“假、大、空”,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实效不佳。“生活即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平衡国家意志与生活德育的关系,建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选取高职学生关心的时政资料和生活中的案例切入,小中见大,将国家、社会的要求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学生。

3、理论艰深与学生层次的矛盾

05”方案的新教材,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于是“一纲一本”,本专科用的是相同的大纲和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系统性,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性强,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历史知识和哲学修养是很难真正理解其精神要旨。而不同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和受教育对象的层次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重组教学内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其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学、做”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办学要求客观上形成了高职院校重技术、重应用、轻理论的教育特点。再加上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的主动性、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强,成才意识弱,学习行为的功利性强,偏好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些看起来对就业有“吹糠见米”的课程,而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课程重视不够。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硬性灌输,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的路径设计

处理好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是科学建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教材体系是教材围绕课程主题,贯彻逻辑主线,由若干具有内在关联的基本内容或者教学模块所构成的结构整体,它规定了特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而“教学体系则是通过具体教学过程对既定课程的教材体系进行转化与呈现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讲授安排的总称”[2]。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体系要依托于教材体系,但不拘于教材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既定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该如何建构其教学体系呢?

1、实施国家意志的灌输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该如何界定呢?“既要看到它是思想课,而非单纯的知识课;是政治课,而非单纯的信息课;是理论课,而非单纯的形势和政策课”[3]。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承载着国家和社会意志灌输的功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局,掌握唯物史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引领”社会进步。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必须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以教材体系为依托解构、重构教材内容,涵盖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变形、不走样,绝不能另起炉灶。

2、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国家和社会意志灌输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照本宣科地灌输。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不是奴化学生,而是要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在重构教学体系的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高职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主线,遵循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培养职业道德、敬业创新精神为重点,选取鲜活的时政资料和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既体现党和国家意识心态的需要,又关爱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既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体现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3、界定不同课程的功能边界

教学体系是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逻辑展开和具体呈现,教学体系实际上反映了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时,不仅要注意每门课程内部的教学基本内容的整合重构关系,而且也要注意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各自的教育教学功能。这三门课程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该课程旨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养成,所以要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促进知行统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构建教学体系时,遵循认知规律,整合课程内部内容,避免重复;同时也要界定三门课程的功能边界,处理好诸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修养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关于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重叠等问题,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与《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的重叠问题,确定各自的教学重点和讲授角度。在学生全面了解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三结合”(即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原则,以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学生心理困惑等问题为点,以教材中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重大事件为主线,构建若干主题鲜明、内容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或者教学模块)群的面,而把教材内容有效整合为教学内容框架,促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通过专题教学,对与问题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重大事件等重点内容(如现代服务业类高职院校的金融、会计专业学生“关于是否做假账”的困惑,该问题关联着“上市公司美化会计报表”等诚信缺失的社会热点,又关联着财经类学生职业操守和教育价值,显得十分重要)要精讲,讲“透”讲“清”,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而对关联度较小的非重点问题则可以略讲少讲,甚至可以在教给方法后指导学生自学,有效避免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

4、体现理实互动的高职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课程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大多遵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理实互动一体的鲜明特色。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按照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思路,重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促使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如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整合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兼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等24个教学专题(学习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职业、贴近社会现实、体现地区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案例为载体,开展互动教学,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的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社会现实需要、依据教材内容,设计“缅怀先烈,感受烽火岁月——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抗震救灾,大爱回报社会——参与汶川玉树活动,感悟社会主义优越性”、“服务社区,心系家乡建设——促进城乡统筹,我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躬身践行,送文化进社区——弘扬先进文化,我为奥运(世博)添彩”、“ 工学交替,走进企业职场——体验改革成就,促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五大主题社区实践活动(学习情境),其载体是活动,开展现场教学,搭建知行转化的平台。理实互动,在课堂理论学习中认知,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感悟,促进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5、探索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

“马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逻辑和语言都非常规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极强的学术性,但却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毕竟教材书面语言和教学口头语言不同,如果照本宣科,难免有“板起面孔训人”的嫌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材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进行口语化表达。把理论性色彩极浓的教材语言,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符合时代特征和与学生语言风格相近的语言表达出来,通俗易懂,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妙用语言、巧借音乐、设置疑问、联系时政、注重情感等方式,烘托氛围、设置悬念、情感沟通等方式,探索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条件

1、搭建学科建设发展的支撑平台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讲者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课程,而不是一门“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借其他学科的码头才能出海”。一谈到学科建设,就习惯性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朝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上靠,仅当作一般的知识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放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的大视野、大背景中来思考,从学科支撑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既是全面加强课程、教材和队伍建设的学理支撑,又是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的根本。一方面,教师应当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意识,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从学科的学术发展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答案,然后再回到教学中去,给学生释疑解惑。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新成果,并及时吸收、消化到本学科领域,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养分。只有重视学科建设,才能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为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2、构建教学体系转换的制度支持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离不开教师们的潜心研究,也必然会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会突破原有的管理制度的调控边界。比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打破原有的单纯课堂教学的灌输模式,把学生带到社区和企业开展实践教学,该如何评估实践教学的实效,该如何评价和考核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多少课时折算一个学分,如何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互通的教学平台,都需要制定新的制度来管理和调控。正因为如此,健全的教学管理和师资激励制度是进行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保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平台支持。

3、建设富有个性魅力的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研究。因此,要花大力气建设富有个性魅力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红色考察和“精彩一课”、学历提升等多途径,提高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够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予科学回答。同时要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社会贤达等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学互通的平台,让学生真实感受职场岗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尤其是他们身上具有的敬业诚信、注重创新的职业素养对学生有重要的感染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魅力、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曹青.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11下),120-121

[2] 李维昌 黄艳.试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77-85

[3] 孟庆艳.精致与致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74-76

(作者:蒋家胜 贺继明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