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循环教学”模式探究

日期:2013-10-08 19:12:56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者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同时,文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因种种原因,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问题很多,与国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有距离,其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增强思政课育人功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体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笔者思考,结合思政课实际,整合全校资源,采取专题循环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一、专题循环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专题循环教学是指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和逻辑体例,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将全部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和专题,然后整合全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集体备课,分别发挥教师所长,参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选择1-3个专题,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形式在全院学生中进行循环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在教学内容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多样性,在教学关系上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的优点。

专题循环教学模式基于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现代普通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囿限,倡导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和尊重教师相结合的教学观,从理念到方法上进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一改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按节讲授教材的传统,主要是教师结合社会、学生和教材实际选定几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几个主要问题,分教师分专题进行教学。

专题循环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时序性和更深刻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新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高度的归纳、整理、概括和抽象能力、较为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专题循环教学模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在专题循环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根本目的,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收到切实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旗帜鲜明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坚持正面教育,教学必须突出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教育,不仅是学术问题、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2.目的性原则。专题循环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是基于提升教学实效的一种创新,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本目的的一种诉求。为达到无限接近这种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行中,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实现各教学环境的协调统一,共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服好务。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上,要采用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手段。

4.实践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感染力和实效性,实践性显得尤为突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情景模拟、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丰富、具体、可感的载体,用鲜活的事实、真实的图像和强烈的现场参与,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理论,促进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平等、民主地互动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5.整体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循环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对象的循环化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多样化是指应确立系统化、具体化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要有道德品质目标和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专题化是指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特点,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突出时代特征,及时吸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切分和优化教学模块,分而不离,各个模块有机构成思政课教学内容整体体系。教学方法多元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变平面教学手段和单向注入式教学方法为立体、多元、双向、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传统手段和现代载体,营造交互立体的教学场景,催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学实效。

三、专题循环教学模式实施中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1.要处理好核心课程与关联课程的联动与独立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三门课程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其中《概论》课处于核心地位,与其它三门课程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类别、专业特点、学习基础等科学安排专题模块,有重点有针对地选择专题,对重点内容精讲细讲,对次要内容略讲或不讲,特别是要结合国际国内局势演绎和重特大突发事件及时跟进,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拓展,把该讲的内容讲活讲透讲到位,廓清学生思想迷雾,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要处理好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目前,在“05方案”的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统一为“一纲一本”。思政课大纲、教材的高度统一,实际就是专题讲授所依据的教材的高度统一。从专题讲授教学的呈现过程来看,专题讲授内容与大纲、教材的关系问题是带有普遍性、严肃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是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价值实现的问题。因此,专题讲授的内容必须紧扣“一纲一本”来设计,确保教学大纲、教材不走样、不失实。一方面.教师在专题讲授过程中要紧扣大纲、教材,同时又要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防止教师在专题讲授过程中犯主观主义错误,防止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避免教师出现“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想到哪就讲到哪”的现象。

3.要处理好理论传授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关系。在专题循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密切联系四个实际:一是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际。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背景、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认识水平有着明显不同,在循环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使讲授的专题一致,但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不同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有针对性的差异性;二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的思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会随着时空、外界以及自身不断变化,呈现着多元化、复杂化、隐秘化的特点,教师必须要深入学生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寻找渗透点和着陆点,让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三是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专题讲授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纯粹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联系社会实际,就当前备受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领悟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树立马克思主义“三观”的现实价值和迫切意义。

4.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补充提升的关系。理论教学有其作为思政课教学主要阵地的作用,然而实践教学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补充提升作用却日益突出和得到学界认同。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教师指导、组织学生的实践形式主要有: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观看教学课件和教学片;举办理论小组的学习交流会、演讲会和征文比赛活动;到企事业、机关、部队、社区、农村、博物馆、革命圣地、纪念馆参观学习、宣讲理论知识等等。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的情况,可以考虑进行相应改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一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后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保留下来,成为一个日益完善的体系可供推广使用;三是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以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5.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循环互动的关系。专题循环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师生关系更加开放,师生互动空间更加扩容,师生互动途径更加多样,师生互动内容更多,师生交往更加多元。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因面对不同的教师而变得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增多碰撞与交融的几率,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会得到更多满足,学生学习热情会得到更强的激发与鼓励。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一Ol—l8.

[2]罗正样.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3]龙跃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5]张耀灿,郑永廷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方世南 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刘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06).

(作者:柏文涌 重庆城市管理学院 发表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第8期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