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建设 ——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日期:2013-09-28 19:47:46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05方案)开设的首门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

“05方案”实施近五年,高职院校通过“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对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基础”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基础”课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服从、服务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础”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以课程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索课程建设的高职特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一、科学定位课程,重视做人教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针对岗位群培养第一线生产技术人员、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经营管理人员,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理念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而且逐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人们在界定“能力本位”这一概念时,却把能力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技能,导致高职院校中一部分干部、教师对德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做人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轻视思想道德教育,单纯或较多的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衡量教育质量。重智育,轻德育;重视科学知识,忽视科学精神;重科技素质,轻人文素质。

应当明确,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做人,一是做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谓真正意义上的‘人’,就是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国家法律,懂得人伦规范,按照良俗、公理行事的社会人。”[1]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做事是做人的目标和归宿。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做大事。大学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做人标准和做事能力。高职学生要想立身成才,建功立业,首要的就是要学会做人。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注释》中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技能训练,更在于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的人。应当明确,高职教育是素质教育,高职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夯实道德基础,唤起学生内心的自觉,使行为规范的外部强制变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在推进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应把握思想道德这个核心灵魂,在教育观念上改变重技能,轻做人根本;重功利,轻情感理想的倾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树德和做人的基本素质的任务,在高职课程体系结构中起主导作用,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涵盖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态度、敬业精神、法律信仰等内容。该课程的实施,使高职教育从技能教育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注重理想主义、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配合专业课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素质。让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

二、设计课程理念,明晰课程思路

课程设计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课程教学团队为“基础”课设计了“明理、内省、践行”的课程理念,强调教育的知行统一。“基础”课的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了多少原理,更在于学生有没有明白事理,启迪心智;不仅仅在于学生有没有明理启智,更在于学生多大程度上内化为自己的德性;不仅仅在于学生多大程度上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德性,更在于学生最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了贯彻这一课程理念,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争取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在课堂外实践教学中通过参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有体现。

在课程思路上,注重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弘扬主旋律,注重课程的思想性。“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其他专业课程起着统摄作用,思想性、政治性是其首要特征。课程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凸现课程的职业性。课程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改变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居高临下,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项目选择注意强化职业导向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三是建立“二元”、“三维”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之一,为此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二元”、“三维”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二元”是指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两种途径,“三维”是指课堂、校园、社会三种形式。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锤炼思想,提高理论认知水平,增强分辨是非能力和践行能力。四是建立课程网络平台,实现课程的开放性通过学院的课程资源网和精品课程网等网络资源平台,将课程资源全部呈现于网上。学生通过网站能清晰的了解学习路径,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掌握课程学习资料,不分时间、地点自主学习。教学团队还建有教学型QQ群,及时沟通信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性教育。

三、合理组织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教师的着力点要从‘信息原料输送’ 转向‘思想加工’环节 ,这个加工环节包括了原料的选择、加工工具的选择、加工的方法以及吸收转化的过程。”[2]“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针对高职学生实际,重点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高职大学生追求崇高理想,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道德教育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结合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制教育主要是帮助高职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坚定法律信仰,学会知法、用法、守法、护法,具备法治社会中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教学团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融入社工人文精神。社工人文精神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院多年育人工作经验的凝炼,其核心是“爱心、责任、服务、奉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融入社工人文精神,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坚持以社工人文精神育人,有力地提升了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服务的职业素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教学团队还注意整合重庆红色地域文化资源,立足重庆红色地域文化,结合全市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将“经典诵读”引入课堂,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原创性,注重形式的生动性,由学生自己读、自己唱、自己讲、自己编辑红色短信,以红色经典塑造学生品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

四、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实效

根据“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组积极探索以加强学生自我修养,提高学生内化自省力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为载体,以提高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加实践项目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 使理论深入、升华,实践更精彩。”[3]

在课堂内实践教学中,结合八章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十个课堂实践活动项目,分别是“学习成本核算”、 “职业生涯规划”、“谁不说咱家乡好”“职场成功人士点评”、“大学生道德论谈“职场角色模拟”、“我的创业计划”、“孝心不能等待”、“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在第二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教学团队设计了“谁不说咱家乡好”说唱课活动。活动的目的,旨在加强学生对家乡进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集体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选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或谈或唱各自的家乡和祖国,并由师生做点评、总结,从而达到思想交流,互相启迪,“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来进行。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和院学生工作部、院团委以及教学系部的合作来进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实践式教学、案例研讨式教学、情景熏陶感染式教学、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主题演讲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五、加强教材建设,构建辅学平台

为使教材体系更好地转变以为教学体系,根据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配合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编写了面向高职大学生的辅学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指导》。该书一是注重鲜明的实用性从高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力求语言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的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原理。二是体系的完整性。本书分为课程大纲、学习园地、模拟试题三编,三编内在关联。课程大纲既有理论大纲,又有实践大纲;学习园地以章为序编排,设有本章导读、学习文本、案例解读、思维空间、活动设计、名言集锦、视频推荐、歌曲欣赏等模块;模拟题库不仅有客观试题,也有主观试题,能较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内容的丰富性。以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依托,既源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本身,涵盖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重要原理,还吸收了大量最新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信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六、重视教学科研,提高育人水平

教学团队围绕高职教育理念,以德育教育为目标,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以及课程的难点、重点等方面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建立集体备课和交流机制,推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积极申报课题,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参加学院和市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5年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老师主持、主研各级各类的教改和教研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CSSCI期刊9篇;教材编写9部。

由于不断推进“基础”课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教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同事及教学督导的认可和好评。在学院多次中期教学检查中,“基础课”被学生评为最满意课程。2006年,“基础”课成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2009年11月,课程教学团队成功立项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10年4月,该课程立项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课,并成为重庆市高职高专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市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良庆、李德才:教育的方向与现代大学的使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2]张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

[3] 赵明媚、陈 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作者:邓红彬 重庆城市管理学院 发表于《职教论坛》2011年第6期)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